“加减乘除”护民生 “如我在执”守初心
——记枝江法院执行局黄贞伟同志的执行攻坚路

2025-09-29 09:13
来源: 枝江市人民法院
    浏览: 153

枝江法院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扎实推进“全省政法队伍突出问题集中教育整治”与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紧密结合,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。在司法为民的征程上,执行局副局长黄贞伟运用“加减乘除”工作法——多方联动做“加法”、源头治理做“减法”、刚柔并济做“乘法”、穿透执行做“除法”,“真”招汇聚合力,以“真”防减少增量,以“真”情纾解急难,以“真”劲破除梗阻,用实干诠释“如我在执守初心”的誓言。 

多方联动“加法”招筑堤破困局

“执行难”难在“信息孤岛”,难在“地域阻隔”。尤其在疫情期间,跨域执行更是举步维艰。黄贞伟以“加法”思维整合资源,织就一张“跨域协作网”,打破壁垒、凝聚合力,即便在特殊时期,也能为当事人撑起权益“保护伞”。

2020年,彭某向食品公司购买原材料并出具欠条,承诺2021年底还清欠款,却迟迟未履行。经法院调解达成协议后,彭某仍拒不履行。食品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时,正值疫情严峻,跨区域执行受阻。黄贞伟迅速启动网络查控,发现彭某账户余额寥寥,名下无车无工商登记,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是两份位于外地的理财产品。

“绝不能因为疫情让债权‘打水漂’!”黄贞伟当即开启“加法”联动:一方面向理财产品所在地法院发出委托执行函,请求协助冻结;另一方面将彭某纳入失信名单、限制高消费,压缩其逃避空间。委托法院迅速反馈已成功冻结财产,黄贞伟趁热打铁协调扣划,四万余元执行款很快到位。为进一步核实财产状况,他又委托彭某户籍地法院进行线下调查,确认其已无其他财产。 

当黄贞伟将执行款交到食品公司负责人手中,并耐心说明执行过程时,对方感动地说:“疫情期间我们都以为希望渺茫,没想到您跨省追款,还把情况讲得这么清楚,我们心服口服!”黄贞伟用“加法”联动的实招,打破了地域限制,让司法正义跨越山河,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了坚实的“执行力量”。

源头治理“减法”防固堤促和谐

“执行工作不能只盯着‘存量’,更要管住‘增量’。”在黄贞伟看来,最好的执行是“无需执行”,而“减法”思维就是通过前端介入、源头化解,从根本上破解“执行难”。

某公司因经营不善,拖欠41名农民工工资近四十万元。农民工多次讨薪未果,情绪激动,矛盾一触即发。黄贞伟得知后主动作为,在案件尚未进入执行程序时就提前介入。他迅速搭建起劳动部门、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工代表的三方协商平台,实地走访企业了解经营困境,耐心安抚工人情绪,引导双方换位思考、共寻出路。

经过多轮沟通协调,企业与农民工最终达成一致。不仅涉案的41名农民工顺利拿到工资,其他准备诉讼的工人也一并获得了被拖欠的薪酬。一场可能升级为群体性事件的纠纷,在诉前得到圆满化解。“如果真闹大了,企业垮了,我们的钱也要不回来了。多亏您提前帮忙,找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。”农民工代表由衷感慨。 

此外,黄贞伟还常态化开展“执行普法宣传”,走进企业、社区,用真实案例讲解法律风险与后果,从源头提升诚信意识和履约能力,努力“减纠纷于未发、减盲区于未然”。他用扎实的“减法”,筑牢社会治理防线,为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、促进社会和谐贡献了积极的司法力量。

刚柔并济乘法”:情融冰暖人心

执行工作既要“利剑高悬”,彰显法律刚性,也需“春风化雨”,传递司法温度。黄贞伟以“乘法”思维融合力度与温度,追求不仅“办结”更要“办好”的执行效果。 

在徐某、贺某因购房贷款逾期、由置业公司代偿后引发的执行案件中,黄贞伟依法查封二人共有房产,准备启动拍卖程序。此时,徐某、贺某主动找到法院,表达了对评估拍卖周期长、费用高以及资产可能低价处置的担忧,恳请给予自行卖房的机会。

面对当事人的诉求,黄贞伟没有简单采取“一刀切”的强制措施,而是认真审查房产情况,并主动与申请执行人置业公司沟通,说明自行卖房可能实现更快回款、更高变现价值的优势。经协调,他决定在法定期限内允许当事人自行处置房产,同时要求其定期报告进展,并及时录入查封信息以防“一房二卖”。

随后,黄贞伟积极扮演“协调员”角色,一方面指导被执行人理顺交易流程、防范风险,另一方面对接购房人确保资金用于优先偿债。仅用三周时间,房屋顺利售出,债务全部清偿,实现了三方满意。

“没想到法院能给我们自救的机会,还全程帮助协调!”徐某、贺某感激不已。置业公司也送来锦旗,赞誉黄贞伟“执法有力度,关怀有温度”。黄贞伟说,执行的关键在于以“乘法”思维激发刚柔合力,用刚性守住底线,用柔性拓宽路径,真正把案件办出效果、办进人心。

穿透执行做除法”:”劲破冰解民忧

“我们的血汗钱终于拿到了!感谢!”五位农民工紧握黄贞伟的手,激动不已。这背后,正是他以“除法”思维穿透表象、直击要害,破解“人财难找”困局的真实写照。 

被执行人彭某拖欠农民工工资后便隐匿行踪。黄贞伟深知工资是群众的“救命钱”,立即启动网络查控,冻结彭某账户,但彭某仍下落不明,案件陷入僵局。黄贞伟没有放弃,他重新梳理案卷,剥除表面信息干扰,发现关键线索:彭某离婚时虽协议房产归前妻,却始终未办理过户,产权仍登记在其名下。这处“名不副实”的房产成为突破案件的关键。

转机出现在一个傍晚。工人代表丁师傅在经过多日蹲守后,终于在涉案房屋附近发现彭某踪迹,并立即联系黄贞伟。当时法院正在开展夜间集中执行行动,黄贞伟迅速带队赶往现场。面对突然出现的执行干警,彭某顿时失措。黄贞伟并未直接采取强制措施,而是沉着向其释明法律后果:房产尚未过户,仍属其名下财产,若继续拒不履行,法院将依法评估拍卖,其个人征信也将受到影响。在法律的震慑和耐心地劝导下,彭某当晚便联系亲友筹款,五起欠薪案件一夜全部执结。

从识破“房产归前妻”的表面安排,到打破“人户消失”的执行僵局,黄贞伟用“除法”剔除障碍、直指核心,以钉钉子精神为农民工追回辛苦钱,让群众的“忧心事”变为“安心事”。

“一件案件就是一份责任,一名当事人就是一份期盼。”黄贞伟将这份信念融入“加减乘除”的执行实践:以“加法”聚能,打破执行壁垒;以“减法”固本,减少纠纷增量;以“乘法”提质,放大司法效能;以“除法”破局,清除执行梗阻。他以其智慧与担当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执行干警的初心使命——他们是矢志不渝的“追光者”,在风雨兼程中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;他们是法治阳光的“播撒者”,用专业与温情照亮每一位当事人的维权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