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柴法官,我们公司的证终于办下来了,太感谢了!我来申请撤诉。”近日,某装饰公司负责人专程来到枝江法院,将一面写有“为企解忧 秉公执法”的锦旗送到柴兰法官手中。他手中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,正是枝江法院通过“民事调解+司法建议”双轨机制,成功化解一起民行交叉纠纷的最佳见证。
这起案件源于企业因延迟缴纳土地出让金产生滞纳金,导致无法顺利办理不动产权登记。面对企业的急切诉求,柴兰法官没有简单就案办案,而是在审理行政登记案件时,敏锐地察觉到行政争议的实质是背后的民事纠纷。
“案件事实清楚、法律关系明确,但一纸判决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企业等不起,也拖不起。”为实质性化解矛盾,柴兰法官主动引导当事人将民事纠纷并入行政争议一揽子处理,并迅速组织双方进行调解。
调解过程中,法官一方面向企业释法明理,明确其违约行为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,引导其主动履行滞纳金义务;另一方面,也与行政机关深入沟通,建议其从优化营商环境、支持企业发展角度出发,寻求合法合理的解决路径。
最终,在法官多次协调下,双方就滞纳金问题达成民事调解协议。随后,法院及时向登记机关发出司法建议,推动企业顺利领取不动产权证书。一份司法建议,成为连接民事调解与行政行为的“桥梁”,实现了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、实质化解。
该案是枝江法院延伸审判职能、主动服务市场主体的一个缩影。通过打出“民事调解+司法建议”组合拳,不仅高效解决双方矛盾,更促进了行政机关与企业的良性互动,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司法动能。